考古——闽越史迹

来源:闽清县科技文体局 发布时间: 2012-06-18 10:19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闽越国自无诸(汉闽越王)于战国晚期立国,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与汉闽越王有关的遗迹,在福州地区周边的闽清县、闽侯县及永泰县等同样大量存在。

  就闽清而言,在建县前历史应追朔到秦汉以至商周。汉始元年(公元前85年)闽建立冶县(后改称侯官县),闽清便是福建首邑冶县的一部分。据《闽清县志》载:“闽清秦时远属闽中郡,汉代远属闽越国,隶属侯官”。当时冶城(福州)的政治、文化、经济对闽清是有一定的影响,宗脉同出一派。在闽清,至今还保留有较多供奉汉闽越王的宫庙,民间也有许多相关传说和祭祀活动。在坂东镇朱厝村有一座“汉闽越王庙”,历史悠久,庙中的香火就是从福州茶亭的汉闽越王主庙迎续而来的,并且每隔若干年都必须举行续香仪式,因此多年来频频有人前来进香、祈福。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进香客更是络绎不绝。旧时,若遇旱年,则要举行祈雨仪式,全村的人均要素食对大王进行跪拜祈福。这些习俗与福州有着共同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闽清的闽越王遗迹对福州的历史是一种延伸,同时也起着补正冶城历史的作用。

  在民间,还有一种建筑叫“白马尊王庙”,也是纪念汉闽越王的,在闽清境内亦不少。关于白马王神,明王应山《闽都记》中载,古山之北,大乘寺之南峡有二潭。下潭广深六尺,深不可测,距上潭五里,相传闽越王郢时,有大鳝(鱼)长三丈,为民害。白马三郎者,郢第三子也,以勇力闻。射中之,鳝缠以尾,三郎人马与鳝俱死,其害遂绝。邑人立庙祀之。另一种说法是,“白马三郎”乃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由于他常骑白马征战,并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应运于治理闽疆。后人深感闽王德政,便立庙供祀。

  无论传说中的白马王所指何人,百姓对神灵的顶礼膜拜虔诚之心均发自肺腑。而有一个现象,闽清境内的这类庙宇规模普遍偏小,常见的建筑其面阔、进深仅有一间,有的则以数块花岗岩叠立成仿木建筑便可。

  传说中的闽越国和汉闽越王神话亦须亦实,但人们对汉闽越王的功绩和崇拜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终止,那些散落在乡村中的庙宇给百姓提供了祭祀膜拜的空间,拓展了学者研究的文化视野。

  朱厝汉闽越王庙

  朱厝汉闽越王庙,又称葛陂境,俗称大王庙。位于闽清县坂东镇朱厝村。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其背枕五台山,面览梅溪水,依山势平缓下落,分前后二座,坐东北朝西南,面宽16.6米,进深23.1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83.46平方米。前座正面为青石框大门,中作七级台阶,门框两旁镌联 “德政垂千古、仁风播八闽”;门墙左右粉底彩绘麒麟踏云壁画;庙门额上书正楷“汉闽越王”四个金色大字。建筑内作三面回廊,中为台阶,与正殿相通连为一体。前座屋面为单檐歇山顶,附有两纵垂脊与正脊相接,正脊中塑葫芦瓶,鸱吻作对称回望龙首,前侧两翼翘角作飞凤造型,檐下施素面角鱼;后座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殿屋顶雀尾正脊作彩绘卷草缠枝图案,脊背上彩塑双龙活灵活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逾有腾云驾雾之感。在正厅后部设神龛置彩塑泥像,主祀闽越王无诸,并兼祀其它地方各诸神。在旧时,每逢初一、十五开放供香客焚香祭拜外,遇大旱之年,便会设道场,进行祈雨仪式。在殿内有楹联曰“德政频施万民钦仰,仁风浩荡惠泽八闽”、“锄秦灭楚兴汉室,除暴安良佑黎民”。表达了人们对闽越王的缅怀与赞颂

  文定汉闽越王庙

  俗称“将军庙”,坐落于坂东镇文定村之中心腹地,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土木结构,东西宽14.72米,南北深21.5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17平方米。曾多次进行维修。建筑坐北朝南,由前后两殿构成。前殿门墙中洞开大门,磨制青石门框,门额横式花岗岩阴刻“汉闽越王”四个金字,并落清道光丁酉年,孟秋吉旦日立款。门内三周回廊,回廊屋面作雀尾翘脊,前廊单坡倒水,两侧双坡倒水。回廊内侧作四柱亭式建筑,上覆单檐歇山屋顶,飞檐翘角,翘角下皆施素面角鱼,高低错落。后座为庙的正殿,地势略高于前座,但建筑低矮。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间,歇山屋顶。殿通廊宽大,廊顶作卷棚,左右侧各开券顶边门。中厅木作构架为穿斗式减柱造,柱梁用材硕大,正殿廊柱出跳斗拱与透雕牡丹雀替相承,独具匠心。在殿的后侧,砌筑佛龛一列,主祀汉闽越王--无诸,旁祀地方诸神。

  翁山头汉闽越王庙

  位于下祝乡翁山头村山间之西佛殿垄台地上。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土木结构,东西宽12.1米,南北深13.7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65.77平方米.由前座、正座构成围合。前座门墙正中青砖砌筑门框,内天井作“U”字形回廊,回廊硬式山墙,单向斜坡屋面,抬梁木构架;正座地势略高,面阔5间、进深5柱,穿斗减柱造,兽吻正脊中饰亭台楼阁,歇山屋顶,四角起翘下施角鱼。殿内设佛龛,主祀汉闽越王,兼祀白马尊王等神像。

  塘坂宮

  位于坂东镇塘坂村,建于清代,近年维修。仅有正殿,周以围墙,建筑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南北宽11米,东西长16.5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81.5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风火墙,燕尾正脊,火墙翘角墀头堵板彩绘装饰。自古以来,这个村族居者黄、刘等五个姓氏人家,他们和睦相处,共建宗祠——“五姓聚祠”于凤凰境相连。在修祠记事碑上这样写道:“这里为汉闽越王无诸属地”和“十八姓随王”等。居住在这里的闽越王后辈们,对大王的崇拜和祭祀从没有间断。其中农历正月初八晚上的 “闹宫”活动既热闹又新颖。闹宫时,各家各户将经过装点过的素菜荤食端来拜祭大王,整个晚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还兼唱曲演戏,直至次日将大王塑像抬上轿、请出宫,举行环乡游迎活动,以此来缅怀闽越王的丰功伟绩。

  梅坂境

  座落于坂东镇坂头村,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土木结构,东西宽13.2米,南北深21.6米,平面近正方形,占地面积约285平方米。面览六都平原,由正殿、戏台、廊楼组成,周以围合。正门青石门框,门额上书“梅坂境”,左右设券顶仪门,门额灰塑书卷,内分别书“物阜”、“民康”。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构架双坡顶;前部戏台单檐歇山顶高出回廊两庑屋面,正脊尖端作雀尾状,四角脊高翘;建筑风火墙墀头堵板及正面门墙均作彩绘装饰。殿中后部设有佛龛,主祀汉闽越王神像,殿中还保存一口铸有“汉闽越王”等字的铸铁大钟。村中聚居的陈氏迁至这里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陈氏宗祠紧挨梅坂境而建。陈氏族人世代把汉闽越王视作保护神,对其的供奉膜拜,形成特有的人文环境。

  璜兰白马庙

  坐落在省璜镇黄兰村之北。建筑前临梅溪之水,背面数棵粗大老松郁郁葱葱,环境清幽。庙宇坐西朝东,土木结构,仅有正殿,南北宽10米,东西深6米,平面呈正方形,占地约6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殿中后部设有佛龛,供奉白马尊王。原建筑正面为木构,垂柱、雀替等木雕十分精美,但在文革中遭破坏险些被毁,幸亏村民利用作为农资仓库才得以保留下来,1998年进行了局部维修。

  凤山白马庙

  位于雄江镇凤山村东北面里都台地上。庙宇坐北朝南,土木结构,面宽3.7米,进深5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8.5平方米。面阔1间,进深4柱,穿斗式木构架,后侧设佛龛,两侧夯筑马鞍式风火墙,雀尾正脊双坡倒水。庙宇正檩上墨书“同治四年仲冬梅月岁次乙丑、十八日巳酉辰时上梁重新鼎建”等字,在其它木梁上还记载土司、地师、木师等建庙者的姓名和乐助着的姓名。在佛龛墙壁还保留原来龙、狮、花瓶的彩绘,十分精美。该庙宇体量虽小,但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