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经营 生意红火

来源:闽清县 发布时间: 2021-09-01 17:12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他求财,却不贪财,以德取财,诚信取财,一直以来,刘海波用诚实守信、热情周到的服务对待每一位顾客,他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生意场上他是诚实守信的典范,生活中他是助人为乐的“活雷锋”。 

  经商之前,刘海波曾是一名优秀的水电工人,在多次重大任务面前,他勇于担当,因出色的表现多次受到单位表彰。由于工作常年在外,无暇顾忌家庭,2002年,刘海波辞掉了工作,回家照顾家庭,从此,便走上了经商之道。 

  从做小本买卖,到干个体工商户,再到现在搞零售批发,刘海波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买卖做大做强。当别人问他,是如何把生意做得这么好的时候,他的回答很简单:“诚信经营”。 

  是的,诚信经营一直是刘海波恪守的经商原则,从事经营活动10余年来,他始终坚持两条经营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保证所售货物货真价实;二是诚信经营为本,礼貌待人,不坑蒙拐骗,不欺行霸市。刘海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街坊邻里都喜欢到他那里买东西,对他的服务态度也都赞许有加,由于他恪守经营之道,无论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天,他的店门口总是顾客盈门,生意十分红火。 

  在家乡这种小镇上,刘海波的生意大多面对的是农民,他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他们之所想。以前乡亲们想买一台农用机器,总是要跑到县城,来回奔波,十分不方便,他看到这一现状,便想方设法租车从县城拉回了农用机、打麦机、电风车、粉碎机等,并且义务帮农民们送货上门,乡亲们节省了时间,得了优惠,都打心眼里感谢他。   

  凭着诚信经营,刘海波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火,但是他深知,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生意也做不到现在。多年来,他不吝财,不惜财,始终扶贫帮困、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多次积极出手帮助那些孤寡老人、流浪乞丐,为他们送上简单的生活必需品。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早上刚开门,刘海波就看到街道上睡着一个老人,衣着单薄,双眼紧闭,面容憔悴,好多人都说人已经死了。但刘海波觉得,还是应该过去看一看,他走到老人面前,在鼻子跟前摸了摸,感觉还有气,二话没说,便把老人背到了医院。经医生诊断,老人是因高血压导致的晕倒,经过及时抢救治疗,老人终于摆脱了生命危险,醒了过来。在外打工的儿女闻讯赶回来之后,激动的握着刘海波的手,一连串说了好多声谢谢。当老人家属拿出重金要感谢他时,被刘海波婉言拒绝了,他说,遇到谁都会那么做的。 

  每逢遇到乡里老人或孕妇来买东西他总是帮忙包装好,扶上车。并给送回家。无论谁家大番小事,他总是热心服务帮忙办好所需物品,若自家没有的商品他跑到很远地方帮忙购买,而买东西的账务总是等顾客过完事再来结,甚至什么时候有钱了再来结账。就是这样,无数个家庭在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也顺利地办好了事。 

  拾金不昧,历来都是一种美德。而如今却有很多人这样认为,到手的便宜不捡白不捡。但在刘海波身上,那种传统的美德继续在发扬和传承着,值得人学习和尊敬。 

  在日常经营中,经常会遇到顾客遗落的钱财物品,刘海波没有借机私藏,而是帮顾客收好,等待物归原主。有时,小到一把破旧的雨伞,或许失主已经不需要了,他却小心收好,待失主来取。2009年8月一天,刘海波在盘点货物时发现了一个钱包,里面放着3000多元人民币,他多方找寻,始终没有找到失主。第二天,一位买东西的老人走进店门,试探性的问刘海波有没有拾到过一个钱包,他并没有立马归还,而是把身份详细核对无误之后才还给老人,后来,他拾金不昧的故事便在小镇上传开了,生意也变得越来越红火。 

  多年来,他用诚信和美德赢得了老百姓的好评,多次被工商局评为文明个体户、诚信个体户、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店、诚实经营示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