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橄榄奇遇记

来源:闽清县梅城报 发布时间: 2023-10-30 10:04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闽江逶迤,在闽清穿境而过,造就了两岸肥沃的沙质中性土壤,孕育了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的橄榄。秋意渐浓,采摘季大幕再次开启,延续千年的采摘活动今年会有所不同吗?缀满枝头的橄榄又会有哪些奇遇?

 

  奇遇一

  产量翻番 请异乡客来采摘

  梅溪镇梅埔村的白河江橄榄基地是闽清县最大的橄榄种植基地,种植橄榄已有千年历史。采摘季周而复始,各种忙碌的场面已不足为奇。这不,才凌晨三四点,一拨拨农人就相约上山,娴熟地上树采摘。头灯在枝叶间移动,远远望去犹如萤火,幽静的大山也在闪烁的灯光中热闹起来。

  走到近处,突然发现不少采摘人员操着外地口音。他们是谁?“这都是特意从广西请来帮忙采橄榄的。今年大丰收,村里人实在忙不过来啊!”闽清县橄榄协会秘书长张孔江告诉记者,当地橄榄采用蜜蜂授粉,今年花期的气候条件为历史最佳,因此橄榄产量大幅提升。往常产50多公斤的橄榄树,今年产量达到300公斤至500公斤,不得不请来帮手。“广西有种植黑橄榄,他们有采摘经验,只要做一些简单的培训,就能马上上手了。”张孔江介绍,今年闽清县政府还特别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补贴了许多广西采摘工人的保险费用。

  产量翻番,也引发了农户的担忧——价格恐怕不好。对此,张孔江表示“我们还是要保住品质”。张孔江自己种植了110亩橄榄,锯枯木、除草、施肥、松土……一年到头亲力亲为、悉心管养,就是为了让品质能匹配包装盒上好不容易获得的绿色农产品标志。“已经有好多老客户打来电话、发来微信要买橄榄,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

 

  奇遇二

  乘船出海 身在他乡遇故交

  梅埔村的橄榄遇见了远道而来的农人,梅溪镇石湖村的橄榄即将启程,去瞧瞧外面的世界。

  记者来到石湖村时,闽清广源橄榄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为消正在冷库打包,准备将一箱甜橄榄寄给贸易公司。“去年起我们的甜橄榄试销美国,因为是鲜果,贸易公司一直用空运的方式出货,运费比橄榄都贵。现在天气慢慢冷了,他们想尝试下海运,看看损耗率高不高,有没有可能降低成本。”

  广源公司生产甜橄榄靠的是从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引进的“青渍橄榄加工技术”,他们收购周边农户的青果进行腌制加工,根据订单需求生产,最近每天的产量维持在10吨左右。“今年橄榄产量暴增,还好有这个厂能解决农户的销售问题。”石湖村第一书记张孟兴介绍,不仅如此,广源公司使用“青渍橄榄加工技术”还拓宽了鲜食橄榄的市场。“在其他地方,大家对于鲜食橄榄的接受度还是不高,原味的橄榄就算质量再好,吃不惯的人咬一口就吐掉了,而腌制过的橄榄有一点甜味,大家会更容易接受,有利于扩大消费群体。”

  虽然是腌制加工的橄榄,但是广源对于原材料的把控可一点都不放松。选果要表面光滑、色泽良好的,落地果绝对不要。“别看橄榄硬,落地以后会有内伤,过两天两端就会出现黑点,影响品质。”黄为消说。  优质的甜橄榄在海外也能打开市场。张孟兴告诉记者,在美国唐人街,1公斤甜橄榄要卖30美元。“前不久,村里有人从美国回来。离家30多年的游子说,在国外常靠这熟悉的味道解思乡之情。”

 

  奇遇三

  创新发展 青果写出大文章

  

  在闽清,一颗橄榄也能写出大文章。

  日前,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发布了第十四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结果。由福建农林大学陈秀秀老师团队撰写的《凤衔青榄归,筑巢兴桑梓:“一榄情深”乡村创业纾困记》案例,从1283个企业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代表了我国管理案例领域的高水平成果,闽清橄榄为何获得关注?据悉,“一榄情深”是由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闽江学院大学生创业团队、闽清县橄榄露非遗技艺传承人等共同打造的创新项目,为推动橄榄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为闽清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小农户+大学生”的新思路。

  眼下恰逢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一颗橄榄创造的意外之喜成为闽清县“调查研究下基层”的生动缩影。

  闽清县委主题教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橄榄产业发展,闽清积极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加强调查研究,解决橄榄种植、加工、销售、人才、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问题,坚持全面推行“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的好路子,为实现乡村振兴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目前,全县橄榄种植面积达7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近40亿元,橄榄种植户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 (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