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关于进一步加强闽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九条措施》已经县十七届政府2021年第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闽清县人民政府
2021年2月7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闽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九条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闽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保存、传承和发展历史文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九条措施。
一、加快非遗传承展示设施建设
新建县非遗展示场馆,将县文化馆4楼原吴孟超先进事迹展示馆改建成集数字化、智能化展示于一体的闽清非遗展示馆。同时,改造提升池园陶瓷制作技艺、茶口粉干手工制作技艺、义窑青白瓷传统手工技艺等乡村非遗传习所。
二、完善非遗项目评估和检测体系
挖掘整理闽清特色传统文化及非遗资源,抓好非遗项目申报,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县非遗名录,做到全县非遗项目应报尽报、应保尽保。建立常态化非遗普查机制,每年新增县级以上非遗项目5个,推荐具有价值的项目申报省、市级项目名录。健全非遗专家库建设,完善专家评审机制,完善非遗保护单位和传承人评估、监测和退出机制,实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三、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
抓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审认定工作,做到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均有传承人,充分发挥我县非遗传承人的示范作用。实施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记录工程,每年完成1个以上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数字化影像记录(濒危项目及年满70周岁的传承人优先)。完善非遗传承人“师带徒”传承长效机制,让传承人长期开展“师带徒”传承活动,分等级给予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2000至4000元的经费补助,充分发挥老艺人“传、帮、带”作用。每年定期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鼓励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宣传培训活动。
四、构建非遗多元保护格局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建设一批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每年新增1-2个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建设一批非遗传承示范校园,每年新增1-2个非遗传承示范校园;建设一批乡村非遗传承示范传习所,每年新增1-2个乡村非遗传承示范传习所。
五、加快非遗保护工作数字化建设
实施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记录工作。通过非遗挖掘、申报,充分收集完善我县非遗项目及资料,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保存非遗资料,推动非遗数字化;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完善信息存储、查询、统计、访问、展示等功能,提高利用率和传播功能。
六、推进“非遗进古厝”活态传承
充分挖掘古厝的历史文化价值,鼓励在具有闽清特色的古厝,如坂东镇宏琳厝、云龙乡典利厝中开展展示闽清文化内涵的非遗技艺表演、非遗作品展示、非遗项目互动体验、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等活动,充分展示我县非遗文化。
七、加强非遗品牌建设
继续办好“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及“十八坂”商贸文化旅游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宣传展示、民俗展演等活动。积极参与福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福州十邑春晚等省、市重大节庆活动。加强张圣君信俗文化活动,打造非遗特色文化品牌。
八、促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促进非遗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开发传统表演、民俗体验、非遗文创产品等特色项目,实现非遗元素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富有闽清特色的非遗旅游线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非遗生产性保护和市场推广开发,促进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和生产。
九、完善非遗保护长效工作机制
(一)增加非遗保护工作人员
加强非遗保护工作专业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县文化馆非遗事业编制1-2名,专职负责非遗保护工作。
(二)适当增加非遗保护专项经费
1.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挖掘、调查、资料收集记录、保存、调研、资源数据库和网络平台日常工作经费。
2.积极参加各级文旅节庆中的非遗展演,每年安排非遗下乡巡演10场以上。
3.非遗项目名录和基地建设补助:新增每个省级非遗项目或基地补助10万元,市级非遗项目或基地补助5万元,县级非遗项目或基地补助3万元。
4.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补助4000元,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补助3000元,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补助2000元。